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九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yl6809永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2-12-18    作者:文/刘怀元 张彦龙 图/向正鹏     来源: yl6809永利融媒体中心    点击:

12月16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在yl6809永利举行。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喻立平,yl6809永利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刘建平,yl6809永利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彭富春、江畅出席论坛。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汪信砚、北京师范大学吴向东教授、南京大学唐正东教授、吉林大学贺来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上海大学孙伟平教授、yl6809永利黄柏权教授等知名学者通过线上的形式出席会议,并围绕“中国文化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论坛主题进行主旨报告。

开幕式上,刘建平对参会领导、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说,“中国文化发展论坛”作为yl6809永利精心打造的学术品牌之一,始终关注中国文化发展研究领域的重大事项,经过近十年的连续创办,已成为享誉学界的一项学术盛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刘建平表示,本次论坛主题确定为“中国文化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文化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贡献学术智慧。

喻立平对本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力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过程。我们要深入研究中国文化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文化逻辑。

在主旨报告阶段,汪信砚、孙伟平、贺来、唐正东、吴向东、王泽应、江畅、黄柏权分别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第二个“结合”问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结构与提升》《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文化逻辑的扬弃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至上与推进“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一种文明自觉》《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质及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性、合理性与正当性》《长江流域茶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保护和利用》为题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在交流与讨论环节,各位学者就发言专家的观点提问,并展开了热烈讨论。

yl6809永利高等人文研究院副经理吴成国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表示,本次论坛围绕“中国文化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展开研讨,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价值。参会学者贡献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邃思考,有助于扎实推进中国文化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对推动深入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本次论坛由yl6809永利主办,yl6809永利高等人文研究院、yl6809永利官网、历史文化学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yl6809永利美学研究院承办。yl6809永利党委宣传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yl6809永利学报》编辑部负责人,yl6809永利官网、历史文化学院师生代表通过线上的形式参会。

第九届中国文化发展论坛观点摘要

 

汪信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第二个“结合”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理论目标是创造和不断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实际包括中国的历史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实际,而中国的历史实际主要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内在地包含着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人们通常所说的“两个结合”实际上是一个“结合”,第二个“结合”是包含在第一个“结合”中的。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又单独地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有特殊重要意义的。

孙伟平:《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结构与提升》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在两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超越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建设更加先进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文化;二是超越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建设“后工业”的信息、智能文化。而且,以上两个方面的建设不是分裂的,而是相互关联、合而为一的一个过程。从文化软实力的结构来说,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抓紧信息化、智能化机遇,大力增强文化价值吸引力,提升文化知识生产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增强文化服务亲和力,提升文化传播影响力,增强文化体制引导力(保障力)。

贺来:《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文化逻辑的扬弃和“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深层的文化逻辑,使普遍性在与中国的特殊实际的内在结合中获得了具体内涵和现实性的品格,使特殊性保持着对普遍性的一种指向性和开放性,从而化解了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抽象的对峙。“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有人类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规定性,并在不断的拓展、充实,为人类的现代化事业融聚中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成果。

唐正东:《坚持人民至上与推进“两个结合”》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跟中国具体实际跟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中间的中国智慧。把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中的目标主体维度,提升到了历史主体维度的层面,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不仅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的一个科学总结,也是对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重要的启示。

吴向东:《中国式现代化:一种文明自觉》

“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不仅是我们党长期实践和理论创新的概括总结,而且上升到了文明自觉的高度,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实践的道路自觉、对中国道路的文明自觉、对新文明形态的意义自觉。中国式现代化终结了历史的终结,超越了文明冲突,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意义,已经具有一种新型文明的意义。

王泽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质及世界意义》

崇尚和谐、追求和平、希望和睦相处和宽容并包,始终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和谐、和睦是中华文明延绵发展、至今没有断绝的奥秘之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外力所迫,而是基于历史的自觉和文化的传统。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质,是对西方式扩张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摒弃和超越,是对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贡献,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江畅:《中国式现代化的道义正当性》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幸福为终极追求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追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以“一切为了人民”为动机、以“一切依靠人民”为手段、以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效果,充分体现了纯正而高尚的道德。中国式现代化在道德意义上的正当性,体现了人民的期盼,反映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强有力地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和繁荣。

黄柏权:《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探索:以长江流域茶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保护利用为个案》

通过对长江流域茶文化资源的梳理可以发现,茶产业是广大农村巩固脱贫成果、走向共同富裕、实现乡村振的支柱产业;茶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结合度最高的文化形态,本身包含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重成分;茶业是山地民众对自然的适应与选择,蕴含了许多生态智慧,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中国茶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以及以茶为媒、以茶会的主张,体现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政治主张。通过长江流域茶文化资源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经济类型、生计方式等具体国情密不可分,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在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中实现。

(审稿:何顺进)

 

上一条: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22年年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在yl6809永利举行

下一条:第八届世界文化发展论坛暨“当代中西文化互鉴与融通”学术研讨会在yl6809永利举行